阿里巴巴誠信機制“欺詐門”前后對比
事發之前的阿里巴巴
漏洞:阿里巴巴供應商的認證過程存在漏洞,即收取會員年費,就給予國內賣家認證,為了業績增長,銷售人員故意容許騙子規避本公司的認證措施;信用評價體系不規范和成熟;信用監管力度較弱;失信懲戒力度較弱;被欺詐用戶都未使用第三方支付擔保;騙子利用低價來行騙。
優勢:誠信機制由誠信保障服務、信用搜索、投訴舉報、商家認證、交易安全工具和誠信課堂六個部分組成;用戶基礎大;B2B經驗豐富;信譽度高。
阿里巴巴理想國
理想狀態:與第三方認證機構合作,加強認證管理,把好進入阿里巴巴的第一道門;按達成交易付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杜絕詐騙的存在;信用評價體系規范和成熟;信用監管力度強;失信懲戒力度強,建立失信行為公示制、檔案制、曝光制;在支付上,達成國外用戶的信用卡、西聯匯款與支付寶、PayPal的關聯,要讓海外用戶的錢款最終通過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來進行結算,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支付環節;規范同類產品的價格,禁止同類同質商品出現過高或者過低銷售,并對低價商品進行核查。
事發之后的阿里巴巴
除了關閉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并開除原CEO衛哲和COO李旭暉、給鄧康明降職之外,公司的管理機制尚未有任何舉動。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1543.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