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電子商務“給力”“不給力”面面觀
2010年的電子商務沒有冷場的演出。年初,團購網站悄然走俏,引領網購行業新風潮;光棍節淘寶商城、淘寶網電器城上演促銷億元銷售奇跡;苦心經營多年的麥考林、當當網終于登陸資本市場步入快車道;當當卓越京東網上商城亮出2.2億促銷牌辭舊迎新。電子商務市場依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好戲一出接一出。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盤點2010電子商務最為搶眼的演出。
一、團購網站井噴,信用認證一波三折
回望整個2010年,電子商務的明星無疑是“團購”,隨著Groupon被Google估價到60億美元,團購市場被徹底點燃激情。無論是門戶中的搜狐、騰訊,SNS中的千橡,還是專注的美團、拉手等,均在進行“圈地運動”,力圖以規模和覆蓋達到壟斷。然而,由于團購“低技術高運營”的特點,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入場,3千元即可建起一個團購網站并不是假話,這也讓整個市場變成一個無序的狀態,各種消費糾紛和跑路行為給團購帶來了負面影響。在第一輪泡沫破滅之后,留下來的還是那些有資金實力,能夠在運營上精耕細作的“大佬們”,美團網、拉手網、糯米團等一線軍團地位也基本確定。而搜狐的愛家團、騰訊的QQ團、淘寶的聚劃算,也正在積蓄力量,密謀躋身一線地位。
但是,伴隨著團購行業的急劇發展,行業管理無章,魚龍混雜,信用問題凸顯,消費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為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商務部于9月26日推出誠信資質認證和評級標準,要求申請認證的團購網站必須如實填報相關材料信息。但信用認證在實施的過程中卻遭到質疑,認證進程一波三折。
團購行業方興未艾,業內人士預測,團購2011即將洗牌,究竟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二、各大垂直B2C各出奇招強勢蛋糕
縱觀2010中國整個國內網購市場中,B2C業務一改過去不慍不火的狀態,開始進入快速上升通道。對于國內B2C來說,2010是搶食蛋糕的一年。各大垂直B2C網站紛紛出招,拼盡全力占據有力地形。
10月,麥考林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電子商務B2C上市第一股。11月1日,京東商城圖書頻道開始上線,京東商城挖來前卓越亞馬遜分管圖書副總裁石濤擔任京東商城圖書采銷副總裁,京東商城從網上百貨向圖書市場滲透。同一天誕生兩年多的淘寶旗下的B2C平臺淘寶商城宣布獨立域名運營,同時宣布的還有3個月內投入2億元,對獨立的“淘寶商城”品牌和域名的推廣計劃。
12月8日,當當紐約上市,上市首日股價大幅飆升近90%,隨后,京東商城宣布,所有圖書都將比競爭對手便宜20%;卓越亞馬遜不甘落后,同在12月16日下午宣布出滿100返15元券的活動;當當也不甘示弱,宣布開展降價促銷活動。三大B2C巨頭總額超過2億元的年終價格戰,給2010的電子商務畫上一個熱鬧的句點。
新一年,隨著國美、蘇寧等傳統零售企業進軍B2C,B2C領域的競爭也更加激烈,究竟會發展成怎樣的態勢,我們靜觀其變。
三、不甘心當搬運工快遞公司要造反
無論是何種電子商務,物流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基礎投入。無論是自建物流還是入股第三方物流,京東商品、淘寶網等大佬們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物流短板。而受制于上游壓榨的快遞公司們,也開始上演絕地反擊,紛紛進軍電子商務,不再滿足于做一個“搬運工”。
2010電子商務的另一出大戲,就是宅急送、申通、圓通、順豐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嘗試。“E購宅急送”、“順豐E商圈”、“久久票務網”等各種快遞公司旗下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展現。面對熱得發燙的國內電子商務市場,尤其是遠高于快遞業務的電子商務業務的利潤率,擁有配送能力和資源等天然優勢的諸多快遞公司不可能不有所觸動,必然要從中分得一杯羹。
這是快遞在爭取產業鏈上游的舉動。快遞處在產業鏈的下游,“網商”控制著“網購”商品,具有選擇快遞物流服務商的支配地位。從經營的角度看,“網購”的利潤大于快遞。快遞能否擺脫“搬運工”的角色,新的一年,我們拭目以待。
四、經濟回暖,外貿中小企業呼吁人性化B2B
進入2010年后,中小企業對外的發展呈現出井噴之勢。這與外部環境變化密切相關。金融危機后,傳統貿易中“集裝箱”式的大額交易受到沖擊,國外小型批發商高頻率的短單、小單,取代了原有大中型批發商的長單、大單。這種趨勢也帶來了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個變革。
中小企業借助B2B平臺推廣產品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一些新型的企業主已經不滿于簡單的交錢讓別人幫忙做宣傳的推廣模式。他們需要的是自己掌握推廣的步調和節奏,傳統B2B的年費會員制已經不再受到這批業主的歡迎,他們呼吁人性化的B2B平臺。
一些大膽求新求變外貿B2B網站在這場變革中搶得先機。創新的按點擊付費,按詢盤付費模式,打破年費制會員的弊端,讓消費方式更為靈活實際和人性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來自香港的萬國商業網,通過一套獨特的網商幣系統,以按需消費的模式來吸引中小企業。客戶可以用網商幣自行選擇推廣模式,如何推廣何時推廣一切都由企業主掌握,滿足了企業主“我的產品我做主”的需求,實現了B2B推廣的人性化。
五、人才問題凸顯,電子商務發展被制約
中國電子商務無疑已經呈現越來越大的商機,眾傳統企業紛紛進軍電子商務。然而人才的發展卻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缺少合適的電子商務人才成為廣大傳統企業普遍的呼聲。
今年年末,一個名為《50萬年薪找不到運營總監》的帖子被網友瘋傳--一家年銷售額超過一億元的網店50萬年薪尋找運營總監的招聘啟事無人問津;而在今年上線的“淘工作”平臺共有各類網商發布的有效招聘信息2.5萬條,但個人簡歷僅有7000余份,人才供需比達到驚人的1:4。有專家預測,未來10年,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將達200多萬,這一數字還不包括整個電子商務生態鏈的諸多崗位人才需求。
耐人尋味的是,我國雖有近千所高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畢業生普遍無法直接上崗,就業率僅為20%,遠遠低于普通高校其他專業84%的就業率。對于這種現象業內人士解釋說,電子商務的行銷環境跟原來行銷環境有所不同,傳統人才不知道顧客的屬性與廣告投放的方式。電子商務人才則是對網上人群和互動方式非常了解,但缺乏對產品的了解。而純電子商務企業不缺互聯網精英,但可能缺傳統背景的人才,就需多招一些對于傳統企業供應鏈、產品品牌有深厚經驗的人,現今的電子商務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專業人才,學校培養的單一型人才打不到企業的要求。人才的緊缺將成為電子商務發展一道極大的障礙
2010即將畫上句點,電子商務的競爭卻沒有一絲偃旗息鼓的跡象,當當卓越京東2.2億促銷價格戰提前引爆了2011的電子商務大戰。我們可以預見,2011的電子商務必定會上演更為激烈的爭奪之戰。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986.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