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泰網CEO廖斌:電商不應只賣打折商品
2009年,中國電商交易規模達到了3.6萬億,預計到2013年,整體市場規 模將超越12.7萬億。然而對于如此喜人的數字,銀泰網CEO廖斌卻認為,中國的電商網站還停留在 賣過時貨、打折貨的境界上,依舊是在用低價吸引網民的注意,電商的平臺和服務優勢并沒有得到 很好地體現。
“中國電子商務上的當季商品非常少,大部分都是以價格為基礎的過季商品銷售,滿足當前消費者 低價的需求。”廖斌表示,電子商務公司一味用低價引導用戶,導致用戶忽視了電商的服務優勢, 單純地把互聯網當成淘換便宜商品的地方。這也引發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互聯網上假貨叢生 ,“比如買一雙NIKE的運動鞋,在中國的B2C網站上,同一款鞋子的價格從一百多到一千多都有。 ”正常的網上商品零售價格大約是店鋪銷售的7折到7.5折。
電子商務浪潮已經不可阻擋。尤其是在服飾行業,傳統品牌正在互聯網上延續線下的無限風光。以 美國為例,號稱美國班尼路的GAP,每年55%的營業額來自互聯網;時尚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 ”,互聯網為它貢獻了33%的銷售額。而在中國,杰克。瓊斯去年在網上推出的“光棍節”打折銷售 ,一天的營業額竟然超過500萬。
品牌的力量始終是被用戶所認可的,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網上。假冒偽劣的便宜貨并不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真相。事實上,有數據表明,中國人還是很注重穿衣戴帽的,每個中國人平均有13%的收入花 在了購買鞋帽服裝上。
商品才是電商的關鍵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是電子商務的三要素。在十年多的電商探索中,教科書般提綱挈領的三要素 一直在指導著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前進。廖斌認為,這一理念現在應該修正一下,層出不窮的IT技 術讓信息流早已不是問題,取而代之的應該是電商企業回歸生意本身——對商品的掌控力,如何用 更好的商品吸引網民的注意,而不是只靠打折。
從美國電商網站的發展史來看,服裝類網站的TOP 10大都是以傳統零售商和百貨商為主體的電商公 司,比如梅西(Macy''s) 、切爾西。反觀中國,排名前十的電商企業都是純互聯網公司。實際上, 和美國一樣,中國的傳統商場也嘗試過電子商務,比如西單、中友、王府井,其中王府井還是商務 部今年3月“欽定”的電子商務國家隊之一,但可惜的是,它們的迅速沉寂讓用戶早已提不起興趣 .廖斌分析,之所以產生南橘北枳的局面,是因為國外和國內賣場做B2C上存在著根本的不同,兩者 之間形式神不似。國外的電子商務網站對商品的掌控力很好,大都是采取采買制的模式,對商場買 手的要求很高,而且商品的歸屬權均屬于商場品牌下面。而國內的傳統商城做B2C依然沿襲著傳統的聯營制模式,商品的歸屬在代理商、在每個租賃柜臺的零售商手里,商城僅僅做了一個二傳手。
廖斌透露,“即將于下月初上線的銀泰網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連Gucci的包包都是網站直接從意大利廠家進口來的,東西很好價錢也不貴。”
廖斌指出,和英美國家75%的網民都體驗過電子商務這一數字相比,中國目前僅有30%的網民體驗過 電商,市場可挖掘潛力巨大。改變正是現在,互聯網只是手段,只有尊重零售業的規律,商品才是電子商務的成功關鍵。
廖斌是中國服裝網的創始人,現任銀泰網CEO,是中國第一批從事電子商務的元老級人物,擁有超過十年的電商企業運營經驗。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278.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