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PK傳統創業 電商的三大優勢
據銷客多小編觀察最新發現:多年前,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實體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時至今日,眾多的電子商務公司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驕子。其中就有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等等…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商業重心將指向電子商務的時候,這些電子商務巨頭開始紛紛轉戰線下。微商儼然已經成為移動電商的代言人,微商創業也成為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的首選方式。
當微商勢頭強勁,傳統門店、傳統電商卻不同程度受到了沖擊。
究竟是微商出現的新鮮感吸引了消費者的眼光,還是有其他深層次的原因?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入到微商創業中?其中究竟有什么奧秘?
今天我們將解讀微商PK傳統創業、電商的三大優勢。
首先,我們都知道微商是基于微信朋友圈而衍生的一種社會化分銷模式,因此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先從微信談起,談到微信就不得不說微信的第一大優勢:微信具有自傳播性。
微信利用病毒式推廣方式,使得用戶在網絡上形成自發傳播的推廣方式,通過用戶與用戶之間的傳播,讓傳播數量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 2011年8月,微信推出7個月左右,用戶達到1500萬。
◆ 到2011年年底,微信的注冊使用用戶已超過5000萬;
◆ 2012年3月,經過了13個月的時間快速發展微信用戶破億。
◆ 而到了2016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8.06億。
這樣病毒式的自傳播讓微信快速占領社交軟件市場,同樣,病毒式的內容會有同樣的原理在微信里傳播。
相對于傳統的線下、電話、短信、郵件、旺旺等溝通方式,微信的溝通特點讓它有著眾多優勢。
傳統的溝通方式只能滿足單一的溝通需求,而在其他方面受到限制從而影響傳播效果。
例如:
◆ 線下溝通受到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效率低下;
◆ 電話只能用語音(因為收費問題可視電話還沒有普及);
◆ 短信不僅只能用文本且有字數限制,收費高,不能即時溝通,而由于廣告性質的垃圾短信和郵件泛濫,大家本能的抵觸短信,加上現在各種攔截屏蔽軟件,短信和郵件的到達率在快速降低。
◆ 旺旺作為購物的一個溝通工具,在線時間和使用頻率非常低。
◆ 而微信的即時性、便利性、包容性,幾乎解決了以上所有溝通工具的弊端,它可以實現即時通話,可以表情文字同步發送,沒有字數限制,0收費。
所以在短短的4年時間里微信幾乎成了一個人人都有的社交工具。
微信的功能讓社交不再限于文本傳輸,而是圖片、文字、語音、視頻的富媒體方式,微信朋友圈的設計,便于用戶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見所聞,評論、點贊等功能提高了互動的趣味性。
大部分人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已經變成看微信朋友圈,睡覺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看微信朋友圈,在上下班途中、日常工作空隙等等也是低頭看微信,微信作為社交工具已經搶占了客戶幾乎所有的碎片化時間。
微信好友是基于手機通訊錄好友和QQ好友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一個社交部落,是熟人文化、圈層文化的代表,所以在朋友圈里內容互動率會很高,信任度也會很好.
在人人互聯、時時在線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養成了隨手分享的習慣,各種曬、瀏覽朋友圈不僅成為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改變了很多人的信息獲取的渠道,朋友圈內容已經成為當今人們最重要的信息來源。
只要你的信息源具備娛樂、熱點、價值、共鳴、公益等元素就會被每一個參與者自發地傳播出去;
同理,只要你的產品足夠好,客戶擁有產品的過程體驗足夠好,那么你的產品同樣會被自動分享傳播出去。
注意,這種傳播是自發的,也就是說是0成本,這給了每一個微商創業者無限的成長空間
《2013白領手機指數調研》顯示,手機不僅是白領的通話工具,而且手機已經替代了鬧鐘,相機、游戲設備、音樂設備甚至是電視電腦;
手機已經幾乎占據了白領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全國28個省會城市調查結果,全國白領日均手機時長為3.93小時,北京更是達到了每天6.72個小時,幾乎占據了除上班和睡覺的所有時間。
手機的超強使用頻率和使用時間,讓微信的傳播變得更為有效、便捷,也因此基于微信朋友圈發展的微商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微商的第二個優勢就是強關系——復購。
強關系指的是個人的社會網絡同質性較強,人與人的關系緊密,有很強的情感因素維系著人際關系。
用中國人的話說,就是關系很鐵。
只要你和客戶之間有了強關系,客戶就會在你這里不斷的產生復購,也就是我們所說鎖定靠客戶,把客戶從“土豆絲”轉變為“鐵絲”再轉變為“鋼絲”。
如果鋼絲客戶一年可以給你貢獻1000塊錢利潤,那么你只要有1000個鋼絲客戶,你每年就會有100萬的純收入,微商的本質就是把簡單的生意關系變成了社交行為,具備天然的強關系。
雷軍認為核心技術的創新是最為關鍵的。小米是手機公司,也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新零售公司。小米已經從一家電商平臺公司已經進化到新零售平臺。并且新零售已經被列為小米公司未來五大核心戰略之一。
本文由銷客多發布,文章作者:逍客
大家都在看: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2357.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