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銷網絡的產業鏈探討
關于分銷網絡平臺,左邊整合的是供應鏈,右邊則是分銷商資源,有銷售渠道,才有議價能力,因此,能否擁有一個“健康”的分銷體系才是關鍵。
所謂“健康的分銷體系”包含了兩個意思。
一、是擁有一個規?;姆咒N商群體,這個群體包括B2C網站和C2C賣家;
二、是這個群體是必須活躍的,而且是成體系發展的。只有這個體系是“健康”的,才能保證業務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那么,如何打造一個“健康的分銷商體系”?我們先看一個普遍現象,相信各位做B2C和C2C的朋友,在跟上游B2B分銷網站打交道過程中,都可能碰到過以下這2種情況:
1、B2B網站上商品更新不及時,商品缺斷貨率高,通常會達到20%左右,個別的更高;
2、商務扶持政策缺失,比如信用額度、市場支持、銷售返利等方面,完全缺失。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這樣的問題,這2問題,對于做零售的又造成怎樣的影響?
第1個問題,毫無疑問,是因為目前的B2B大部分只做平臺而沒有做整合好供應鏈導致的。
但B2B商品的更新過慢和缺斷貨率,對于B2C和C2C賣家而言,卻是致命的,因為價格、庫存、速度、服務與體驗,是競爭的要素,如果上游供應商,商品更新不及時,缺斷貨率高,那下游分銷商的速度、服務也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談用戶維護了。
第2個問題,則是跟B2B網站的實力以及商業信用環境相關。錦上添花的事情常見,雪中送炭的事情卻不常有。國內的大部分B2C和C2C,規模普遍不大,自身資本比較弱小,如果上游供應商能夠在商務政策(如信用額度、銷售返利、市場推廣費用支持等等),對于企業實現跨越發展,無異于雪中送炭,但B2B面臨的風險也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這兩個問題,就是橫亙在B2B和下游分銷商之間的2根刺,如果拔不掉,那么,B2B無法建立一個健康的分銷商體系。
分析:
要解決第一個問題,也就是供應鏈整合的問題,基本可以通過2個途徑:1是做庫存,2是通過ERP,實現B2B平臺與上游供應商庫存的實時對接。
這2個途徑各有優劣。很明顯,做庫存是最簡單的,但面對的海量庫存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庫存,所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而且風險也很大,不是每家B2B都能夠做到。而做ERP對接,是最理想的途徑,運作最高效的, 但開發和整合的難度也最大。
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商務政策,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傳統的分銷商,在商業流通環節,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其實大家都了解,傳統的分銷商,承擔的不僅僅是分銷渠道拓展、商品銷售功能外,更多承擔的是推廣、服務與資金分擔的作用。也就是除了放大商品的競爭力外,通過資金與服務,制定適當的商務扶持政策,在爭搶下游客戶中,制造“軟性”競爭力。
特別是現在由于在傳統的線下渠道陷得太深,大部分傳統制造商和品牌商對于電子商務還懷著天使與魔鬼的心態,導致各個B2B分銷平臺之間的商品高度同質化,價格差異也不明顯。在商品、價格相近甚至是同等的情況下,哪家B2B能夠在商務政策(帳期、市場支持、返利等)上有扶持,那么,對于吸引分銷商,則很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解決思路:
根據以上的分析,如何打造“健康的分銷商體系”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如果能夠同時解決兩個問題,無疑,這是最理想狀態。如果沒有條件,那么分別從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方向落手,也有成功的機會。
要解決第一個問題,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更需要的是時間來還得市場的成熟,所以,突破的時間和投入都非常巨大。往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方向突破,雖然投入巨大,而且可能面臨風險,但有句老話“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可能突破更為容易。只是,在制定商務扶持政策的策略上,需要根據分銷商的銷量與貢獻、信用做綜合分析與評價,把商務扶持政策具體化,對應不同的分銷商級別,把信用額度、銷售返利和市場支持資源適當差異化,設定一條合理分銷商的成長路徑,達到構造一個“健康的分銷商體系”的目的。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22.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