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B2C與C2C模式利弊試析
盡管,許多人或許認為這已不是問題,但顯然還是個問題。就像許多人5年前已經“看透”將博客成為大眾改變世界的魔法掃帚一樣,他們說對了開始,卻錯過了結局,今天,更多新進互聯網的年輕人,他們眼里的互聯網已是微博;再五年之后,“看透”微博的人們還將陷入類似的尷尬。
大約5、6年前,在地鐵車廂的門上,看到淘寶的廣告,當時很擔心那個廣告會打水漂,雖然那時候自己也是網絡購物的鼓吹者,但真要在網上掏錢,心里多少還是有點哆嗦,鼓動別人抱孩子跳井和自己抱著孩子跳井,完全不是一檔子事兒。
慶幸的是,我很快從網絡購物的鼓吹者也變成了消費者。能夠享受到網絡購物時代的樂趣,我想,應該有阿里巴巴投入的數以億元為單位的廣告的功勞。
在我眼里,淘寶非常偉大,不僅馬云由B2B老大變成了C2C老大,更重要的是,在國人從實體購物到網絡“虛擬”購物習慣的養成中,沒有誰會比淘寶更有拓荒之功。
無論B2C還是C2C,2C業務最終能夠流行,在于改變了消費對商品信任的觀念,將那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場購買信任,轉變成對網絡圖文描述的信任。
一個沒有真實場所的購買信任如何建立?售賣網站能夠提供可替代的信任至關重要。支付寶和貨到付款,成為了信用替代者,要想真讓用戶認可,還有長期的廣告宣傳、口碑滲透。
到現在,許多人已經對網絡購物有了習慣,要想快速建立一家網絡售賣店,顯然B2C要來得快。當資本大量涌進,各路B2C風氣云涌蔚為壯觀。
問題是,如果我們關注長期價值,B2C會不會有局限?如果B2C中的網站運營者安享于成為商品的代理人,成為商品制造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人,并窺視著控制者的寶座,網站們不得不承受互聯網日益扁平化壓縮的巨大力量。
C2C平臺則不同,對于交易,它是透明的。問題在于,在信用極端缺乏的市場環境下,管理好魚龍混雜的賣家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淘寶之后的C2C嘗試,步履維艱便是明證。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1391.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