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B2C頭頂三座大山,VC推退兩難
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近日備受矚目的《2010-2015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草案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零售連鎖業態的發展,培育國家級、地市級龍頭航母企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醫藥流通領域的工作重點。隨著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和藥店終端的兼并重組潮掀起,醫藥流通改革正在深入推進,醫藥電子商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顯得日益重要。醫藥電子商務有望搭乘政策春風成為新一輪電子商務熱點。
二、布局決定結局,醫藥B2C加速跑馬圈地
近幾年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網民已擴增至3.38億人,上網購物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數據顯示,美國的網上藥店已經占美國整個醫藥流通近30%的市場份額,中國2009年醫院之外的醫藥、藥妝、成人用品、保健品市場在5000億元左右。如果網上藥店流通保守估計只占5%的市場,就有近250億元的規模。
健客網是廣東省首家國家批準網上藥店,經過首輪融資健客網已與重量級VC達成合作,累計資本投入將達到3億元。健客網頁面設置清晰明了,打破了傳統的分類模式,將重點商品分為6類,分別是中西藥品、母嬰專區、美容護膚、成人用品、保健養生和醫療器械等專區。同時還開辟了健康問答、健康資訊、健康專題和健康視頻等服務專區,為顧客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信息。
平安保險已進入醫藥B2C獲得網上零售牌照。平安保險布局收購一號店搭建醫藥B2C平臺掀起網上藥店白熱化競爭浪潮。
三、醫藥B2C頭頂3座大山
1、政策門檻高:2005年京衛藥房網首家獲得《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2006年通過審批的企業有5家,2007年通過6家,2008年通過13家,2009年通過14家,而2010年僅半年時間就通過9家。盡管今年獲批企業已算是較大幅度增長,但申請網上售藥牌照的艱辛顯而易見。相關條款細則更顯示出牌照的申請難度之大,申請者必須具備一些準入資格。必須是全國性的醫藥連鎖企業,有完全適應市場的物流系統、GSP標準的質量系統,要提供相關人員資質的醫師和藥師資格,并通過考核批準。此外,必須擁有互聯網信息經營資格證并持證要2年等。
2、行業集中度低:國內藥品零售行業本身的集中度較低。國內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國大型連鎖藥店。即便是國內已經B2C牌照的零售企業在全國的門店覆蓋面還是有限。在美國,RiteAid、Walgreens、CVS三大連鎖藥店壟斷了其60%以上的藥品零售市場,各自相對完善的門店覆蓋網絡,為各自B2C業務的線下配送提供了便利基礎。另外醫藥零售行業信息化水平較低,大部分醫藥零售企業電子商務經營理念比較落后、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研發團隊和可行的配送方案等。
3、消費群體及心理欠成熟:我國網購群體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并不是藥品的主力消費群體,藥品消費的目標顧客群是對于網絡認知程度較低的中老年人。消費心理也可能導致他們最終拒絕在網上買藥。例如:①習慣性地認為買藥就要去醫院和藥店;②網絡上藥品質量及其來源問題;③擔心被欺騙;④配送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如是否準時以及配送過程中藥品有無受損等。
四、VC“推”“退”兩難?
醫藥B2C也屬細分電子商務,他們提供的服務包括尋醫問藥、藥品訂購等等,目前已經有若干家醫藥B2C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認可,諸如答答健康商城、九洲大藥房網上藥店、藥房網、京衛大藥房網上藥店、導藥網等27家醫藥類網店在該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由于準入門檻的限制,注定只能有少量的醫藥類網站存在,避免了惡性競爭的同時也有利于占領龐大的市場。有望獲得風險投資的認可和青睞。
然而從我國經營性醫藥網站的現狀來看,作為全國首家獲批的醫藥B2C,京衛大藥房藥房網2006年每月銷售額只有40萬元。2007年上半年每月銷售額達到120萬元,增長9%,但在企業整體銷售中所占份額也還微乎其微。網上藥店各自為政,未能產生聚合效應,醫藥B2C模式在國內尚未獲得驗證。
VC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1、網上藥店為何越俎代庖?
目前的網上藥店幾乎都在做一些關聯銷售。不少醫藥B2C都把保健品、化妝品等非藥品以及成人用品等作為重點發展方向。盡管目前的網上藥店也經營保健食品、藥妝品、母嬰用品等泛健康概念的各種商品,但專業性的藥品經營仍然是其最大優勢所在。據了解,傳統門店藥品最多也就2000-3000種,而網上藥店由于不受空間限制,藥品種類可以達到近萬種。是高利潤誘惑?還是出于規避經營風險的考慮!
2、只賣OTC讓醫藥B2C痛失最大蛋糕
為了強化藥品經營的專業性,幾乎每家網上藥店都像實體藥店一樣,配備數量不等的執業藥師、執業醫師,負責解答和指導消費者在購藥過程中的各種專業性問題。然而目前來看,網上藥店的專業能力頗有些“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味道,因為最需要藥師把關的“處方藥”,網上藥店根本沒法經營。
事實上,藥品與普通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購買什么藥品的主要決定權掌握在醫生手里,而不是患者。而且根據藥品法的相關規定,處方藥只能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目前,醫生處方能夠流到零售藥店的極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不用說網上藥店了。沒有醫生處方,網上藥店就無法經營處方藥,等于喪失了藥品市場上最大的一塊蛋糕。
3、醫藥B2C模式潛力幾何?
B2C模式的發展潛力最大,目前發展也是最快的。在國外,B2C模式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國內,B2C模式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相對成熟。在藥品零售領域,目前有開展B2C業務的并不多,由此可見發展潛力更大。截至2010年9月6日,經SFDA審核批準,可提供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的網站,全國一共有2409家;可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的服務網站50家,其中針對消費者的網上藥店29家。
在中國藥品流通、零售市場上,藥店是市場自由化程度最高的,未來醫藥電子商務龍頭也必然出現在藥店的電子商務之上。
4、物流配送成為醫藥B2C的發展瓶頸
根據我國藥品法的相關規定,藥品作為關系人們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是不允許郵購的。因為第三方送貨無法避免藥品在配送途中被污染、破損、調換等問題。正因為如此,經營網上藥店獲批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必須得有連鎖經營的實體門店。“網上下單,門店送貨”才是醫藥B2C唯一合法的經營模式。
有的網上藥店本地訂單門店送貨,外地訂單依舊走郵政或是快遞公司;有的把網上藥店外包給專業電子商務服務公司打理,成了單一的營銷平臺,門店淪為配送中心,根據銷售情況與網絡公司分成;有的網上藥店則與外地藥店結成戰略聯盟,自己無法配送的訂單委托合作藥店送貨,然后根據訂單抽取點數。這些做法的合法性恐怕只有監管部門才能做出準確判斷。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配送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網上藥店難以獲得快速發展。
將全國各地的品牌連鎖藥店聯合起來做異地訂單的配送有很大的難度,隨著區域性藥店聯盟的逐漸成熟,對于醫藥B2C或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五、投行猜想:誰是下一個醫藥B2C?
2010年是投資機構比較青睞醫藥電子商務的一年,也可能因此成為醫藥電子商務領域的分水嶺,專業醫藥電子商務網站興起的較晚,且同質化比較嚴重,雖然沒有大的龍頭企業,不同方向也均有幾家比較有潛力的企業。
1、藥品連鎖零售企業:美國藥品零售行業的B2C模式是建立在線下實體門店集中度提高的基礎上。反觀我國,目前實體門店集中度較高的單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幾乎沒有。未來十年,我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將進一步向著規模化、連鎖化的方向發展。一定規模的藥品連鎖零售企業具體一定的先發優勢。
2、綜合性網上商城:我們更看好類似京東商城、當當網這類具備成熟的網上商城運營經驗及物流配送系統的網城,他們與具備互聯網藥品信息及交易服務牌照的制藥企業或藥品連鎖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這種模式更有機會率先打造醫藥B2C領域的航空母艦。
3、傳統制藥企業:由于醫藥行業的獨特性,將藥品銷售到患者的過程,不應由制藥企業來完成。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概念就是,企業能夠有效地利用外部資源和使用外包業務,使企業專心于主營業務,大大促進企業的飛躍式發展。由于開展電子商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對于中小型制藥業來說壓力很大。因此托管于大型醫藥電子商務網絡公司可能是一種發展醫藥B2C的有效方法。
4、藥品批發企業:依托醫藥批發企業雄厚的企業資源引入電子商務。藥品批發企業一般具有的良好客戶渠道是其引入電子商務的最有利優勢。
5、醫療保險公司:美國較大的網上藥店都是由醫療保險公司發展起來的,因為保險公司手中有很多的醫療客戶,有了顧客資源,賣產品就相對容易,因此這類網上藥店在美國發展最快。國內平安藥網率先探索其本土化應用,值得期待。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1219.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