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廠家開展網絡分銷的方式
純粹的網絡分銷(僅通過網店)和廣義上的網絡分銷(交易行為發生在網上,但賣家不一定是網店)對于品牌的價值,甚至對于初創品牌和成熟品牌,在實戰中的價值,差別極大。唯一需要單獨特別指出的是:不走線下路的純網絡分銷,其渠道價值從短期來看,是有限的:
1,目前網購總額只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不到,且客單價持續走低。
2,無論標準化抑或個性化產品,一旦大規模鋪貨,圖片、產品描述等元素至少是近似統一的,對消費者唯一不同的只剩下價格,同時,國內的消費者又是出了名的價格敏感。
3,消費者在網店間購物的替代成本非常低,為了拉攏客戶,網店主/B2C必將陷入價格血拼,最終壓力會傳遞到上游,這點和蘇寧國美拉著品牌商割肉PK其實并無本質不同。
而上述論斷在市場上也能得到佐證:
1,隨著中小網店的急劇膨脹,出現了大批名為比較購物,實為購物返利的怪胎;如果沒有大量的價格敏感的消費群體,這種毛利率極低甚至為0的商業模式是無法存活的。大家身邊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習慣了實體店看貨,網上購物(往往是經銷商為拿返點偷偷低價上網沖量)。
2,任何大品牌,一旦在淘寶上形成事實分銷(無論是否由品牌商組織),價格立馬跳水;這也是淘寶商城至今拉不到哪怕一家大牌化妝品入駐的根本原因。從另一個角度,淘寶直通車的廣告收入增長乏力也印證了此點(價格太低,商家利潤不足以支撐廣告收入)。
3,目前看來,唯一能夠抵抗價格不斷下滑的方法只有2個:一嚴格控制鋪貨的數量,二加快上新的頻率,讓價格戰無從燃起;而所謂分產品線,中央系統管控,價格巡查員等,短期看可行,長期就會發現,國人真是太聰明了。
所以,產品線較短的單一品牌,應對網絡分銷的市場規模抱有合理的期望值,應該認識到短期內其品推價值遠高于渠道價值;而眾多渠道品牌和品類品牌,如蘇寧,特力屋,多樣屋,李寧等,其網絡分銷才具備成為為KA渠道的可能性。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ganhuo/98.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