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國美、蘇寧開打價格戰?
3月29日,京東網上商城CEO劉強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已完成C輪融資,目前整個C輪融資已有8億美元到賬,總規模超過10億美元。一時間,資金對于電子商務行業的狂熱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恰在此前,在深圳市電子商務大講堂暨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展論壇上,劉強東表示,不管是沃爾瑪、家樂福,還是蘇寧、國美,運營成本超過10%。京東商城做到最好的時候,平均費用率6.34%,僅為蘇寧、國美的一半,這讓京東商城可以在過去的六年,未來的六十年都可以跟蘇寧、國美打價格戰。此語一出,眾人嘩然。
如果仔細對比這兩個數據,關于京東商城平均費用率6.34%的得來,筆者認為這個數據缺乏立足之處。低費用率意味著高利潤,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京東商城即使年銷售規模高達100億元卻依然未能實現盈利,反而是巨額虧損。據業內人士估算,京東商城的平均毛利率大約在5%左右,虧損額可占到銷售額的10%,以京東商城2010年100億元銷售額推算,其虧損額就高達10億元。巨額虧損的背后實際上就反映出了其在運營成本方面龐大的支出。
物流成本無疑是其運營成本的核心來源。目前,京東商城正在逐步構建自身的物流配送網絡,龐大的物流體系建設需要巨大的資金來推動。劉強東對記者透露,包括此前在2007年8月和2009年1月分別融資得到的1000萬美元以及2100萬美元,加上此次C輪融資獲得的10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物流體系的建設和研發。如果把京東商城融資獲得的十幾億美元算進去,再加上自身在物流建設方面的投入,按照京東商城物流基地建設的進度,保守估計每年在物流網絡建設方面的投入為12億元左右,即使按照其營業收入最高的2010年100億元的銷售規模來統計,僅物流成本一項就占據了營業收入的12%,遠遠高于其對外宣稱的6.34%。
而京東商城的物流網絡遠遠沒有建成。據了解,京東商城的倉儲物流體系將仿效蘇寧分為三級:7個一級物流基地,25個二級運營中心,以及更多的三級物流體系,以此形成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絡。可以預計,未來京東商城將會在物流建設投入更多的資金。更進一步來看,京東商城構建自身物流配送網絡的同時,需要支付巨大的信息成本,也需要組建專門的服務隊伍,在軟硬件設施及人員配置上的成本支出也不可小視。
巨額的成本投入是一方面,依靠頻繁的價格戰來擠占市場份額是巨額虧損的另一方面。劉強東在多種公開場合反復強調“打價格戰是做電子商務平臺的唯一出路”,在他的思維意識中,這就是服務供應商、服務消費者,而這恰恰是問題的關鍵之處所在。京東商城目標為建立綜合類網絡購物平臺,在不熟悉的產品領域采購議價能力較弱,采購成本自然水漲船高,產品銷售價格又低,巨額虧損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京東商城填補資金缺口的唯一方式則是依賴于不斷融資、喪失股權,這無異于飲鴆止渴。這種以價格戰擾亂市場秩序,缺乏健康持續的盈利模式,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顯然也不是行業所希望看到的,優質的服務與健康持續的盈利模式才是下階段電子商務平臺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這樣看來,那句“京東商城平均費用率僅為蘇寧、國美的一半,未來的六十年都可以跟蘇寧、國美打價格戰”似乎就缺乏邏輯。
退一步講,即便劉強東的邏輯成立,那么,對于那些傳統零售連鎖企業所打造的電子商務平臺,依托于實體連鎖網絡的資源共享,無須構建物流網絡、無須大規模投入信息技術、無須組建單獨的服務隊伍,憑借龐大的實體連鎖規模,在產品采購議價能力上也更具優勢,是不是意味著運營成本比京東商城更低?那么不得不問京東商城何以生存?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1567.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