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賣一年衣服能換回幾架飛機?
2006年底,時任商務部部長的薄熙來曾提過一個著名的“等式”,1億件中國產的襯衫才能換回1架波音飛機。4年后的今天這個等式變為——1億件襯衫換回3架飛機。
凡客在服裝電商行業是個神話,這個神話的紀錄還在不斷刷新過程中。這家僅有三年多歷史的公司,在2010年銷售額竟然達到20億元。凡客CEO陳年在近期說,“我們希望2011年能賣出1億件衣服,預計達到60億元銷售額。我查了一下,全球最昂貴的A380客機大約也就3億美元一架”。由此計算,陳年一年的服裝銷售額將可以買下3架飛機。
為什么陳年能賣1億件襯衫,為什么這1億件襯衫可以“多換出兩架飛機”,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電商無非兩類,一為渠道,比如京東;二為品牌,比如凡客,而品牌是可1億件衣服”,不如說“有家企業賣了1億件‘凡客’”,就像周成建賣了1億件美特斯邦威那樣讓人印象深刻。2011年,凡客憑借王珞丹、韓寒席卷互聯網和線下的時候,品牌的力量最終幻化成用戶手中的訂單,我們終于可以有中國人自己的快時尚品牌可以消費。
電子商務究竟是做渠道通路,還是做品牌,并無優劣之分,打法雖不同,但各有活法。京東網上商城很高調,想做中國的網上沃爾瑪,甚至近期亦有京東沃爾瑪資本合作的緋聞。然而,即便年銷售額飆升至500億元,在某種意義上也只是在為其他品牌做嫁衣,何況這平臺上更多的還是國外品牌。而凡客的成功則說明,互聯網讓中國人有機會快速建立自己的快時尚品牌,而消費者也不僅僅只會選擇優衣庫、ZARA。
陳年曾放豪言說“讓優衣庫滾回日本”,盡管有夸大其詞的嫌疑,而這種競爭也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元的選擇和價值,因此當我開始走上創業路時,選擇的同樣是做自有品牌服裝:當看到有人穿著自己做的品牌服飾時,你會感到自豪和驕傲——這是品牌所能帶來的榮譽感與精神滿足。
給別人打工,像京東、當當那樣為爭奪“頭號打工者”的身份撕破臉皮,還是做自己的老板,賣自己的產品?可能有人會說這本無可比性,做渠道商一樣可以形成品牌。但除了做優秀的渠道商,日漸崛起的電子商務企業更加需要為中國品牌的崛起貢獻力量。
本文經授權 由易分銷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m.cctviv.com/college/news/1140.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